男多女少,結構性晚婚!年輕人結婚意愿進一步下降

結婚產業(yè)觀察·2021-05-18 00:00
2858
我國的結婚登記人數伴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而持續(xù)降低,女性在婚戀上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同時擇偶梯度效應導致當代社會婚姻產生明顯的性別分化。

我國的結婚登記人數伴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而持續(xù)降低,女性在婚戀上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同時擇偶梯度效應導致當代社會婚姻產生明顯的性別分化。

一、我國人口性別結構

2021年5月11日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正式公布,其中在人口性別結構方面,男性人口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為688438768人,占48.76%,全國平均性別比為105.07,基本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相同。

由于國內特殊的社會文化以及男性總人口多于女性的現實,女性在婚戀上占據主導地位的情況比較普遍。

在經濟迅猛發(fā)展、人口流動性增強的時代,青年群體在擇偶過程中雖然面臨著多樣化的選擇,卻要承受著較強的競爭壓力。

男多女少、家庭規(guī)??s小……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

對于男性而言考察的復合因素更多,除了個人的特質以外還包括經濟條件、家庭背景并延伸到學歷等種種外在因素;而在未婚女性眼里,自己在擇偶過程中遭遇的最大問題就是日益增長的年齡,中國人自古就推崇“男大女小”的婚戀模式,因此女性年齡越大相對應的潛在選擇空間也就在縮小。

?從此次人口普查分地區(qū)的情況來看,性別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地區(qū)主要是東部沿海發(fā)達省份和邊疆地區(qū)為主,除了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以外,對于像廣東、浙江這些省份而言外來流入的人口中男性的比重更高,因此造成了這些地區(qū)的性別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男性向這些地區(qū)遷移主要是為了獲得更高的收入,因為對于男性而言如果到三十歲的時候不能擁有一定的財富,仿佛余生就不會得到發(fā)展的機會。從男性角度審視擇偶這一問題,最大的難題就是女方對自己的經濟條件提出了過高的要求,特別是房價不斷上漲的當下,如果家庭經濟條件較差,僅憑自己的能力,根本無法在城市中購買一套住房。

所以,許多年輕人主張先立業(yè),后成家,結婚也被推遲了,因此男性才集中向發(fā)達地區(qū)遷移尋求更好的發(fā)展機遇。相比之下全國性別比較低的地區(qū)主要以人口遷出地為主,例如遼寧、吉林兩省性別比低于100,年輕男性勞動力大量外遷,還有外出務工大省河南性別比僅100.6。

二、結婚登記數量持續(xù)走低

當代父母越來越開明,不會過多干涉子女的婚姻問題,青年群體的交往面不斷拓寬,與異性交往的頻率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以及城市生活、工作的壓力影響,我國的結婚登記人數伴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而持續(xù)降低。

根據民政部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登記結婚人口數僅813.1萬對,同比大幅下滑14.1%,除了疫情的影響之外,一些年輕人在收入預期下滑的背景下也開始重新考慮婚姻問題,而像國內年輕人高強度工作壓力導致了男女青年尤其是城市白領固定的工作環(huán)境和狹小的交際空間,從而限制了達到適婚年齡白領的婚戀機會。

而女性經濟條件的改善以及獨生子女政策使得女性在成長、教育方面受到的關注相比于過去更多,進而使得青年群體的婚戀觀產生了明顯改變,特別是女性在社會經濟關系上獨立自主的一面開始被強調起來,因此對于個人幸福的追求欲望不斷增強。

另一方面就是婚姻關系當中的經濟內涵增加使得國內的婚姻摻雜了更多的其他因素,有關婚后經濟方面的糾紛數量越來越多并對婚姻的維持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數據顯示2012-2019年我國離婚登記人數呈明顯上升趨勢,2019年全國離婚登記達到470.1萬對,2020年由于疫情以及“離婚冷靜期”政策的影響,總體上離婚登記人數有所下降,但是離婚率的提高是未來總的一個大趨勢。

三、女性群體面臨的晚婚問題

目前來說除了社會對于男性經濟條件要求普遍提高導致男性在求偶過程中難度更大的現實以外,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導致結構性晚婚問題,甚至產生擇偶梯度效應也不容忽視。事實上“剩女”有相當部分屬于學歷層次較高的女性群體,主要原因是男性擇偶“向下”尋求地位低的女性,女性擇偶“向上”尋求地位高的男性。

特別是對女性來說,職場地位高,表示其在擇偶上擁有的選擇就更少,但是地位高的男性可選擇的范圍卻更加廣泛。

擇偶梯度效應導致當代社會婚姻產生明顯的性別分化,詳細的說:高水準的女性,低水準的男性,都會遇到一定的擇偶問題。

而根據教育部的數據顯示,女性在高中以后的占比就高于男性,特別是本科階段女學生比重達到53.9%,意味著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實際上會比男性更高,女性文化水平持續(xù)提升,結婚時間不斷延遲,目前成為當代社會的重要現象。女性畢業(yè)之后就已經到了 22 歲或 23 歲,如果一畢業(yè)就要步入婚姻殿堂,這會對她們的事業(yè)發(fā)展產生負面影響,對于女性來說十分殘酷。

?四、我國婚介市場發(fā)展情況

隨著社會上“剩男”與“剩女”數量不斷增長以及90后新一代大學生擇偶觀念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婚介平臺開始取代傳統的“相親角”成為單身群體結識異性的主要方式,即包括以百合網、珍愛網為首的婚介線上平臺,也有針對性較高的各單身俱樂部、婚介公司,相關的會員費用價值不菲。

據測算2019年國內網絡婚戀交友服務市場規(guī)模達到57億元,近年來傳統的婚介模式面臨多種困難,包括運營成本居高不下、服務質量堪憂、平臺信息虛假等等。但是一些公司也在嘗試通過布局婚宴、婚禮策劃、婚紗攝影、珠寶等橫跨從戀愛到結婚一條龍的服務,希望延長整個婚戀產業(yè)鏈。但這條路也不容易,無論是珠寶、婚紗、婚禮策劃等等,對于婚介公司來說,前期需要承受巨大的投入風險和承擔更多虧損。

而且這些行業(yè)的競爭激烈程度完全不亞于婚介行業(yè),各項業(yè)務能否盈利,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

在90后成為婚姻市場的主力以后,婚介服務市場發(fā)生的重大的變化,一方面是傳統的高定位、高收費、高成本運營模式逐步退場,另外是主打年輕人社交的免費線上平臺快速興起。這些婚戀APP多以免費、便捷為賣點。并且采用了時下流行的直播和小視頻模式,用戶可以輪流成為直播的“主麥”介紹自己,從而大大減少了運營成本。

增強社交屬性使得年輕人能夠更好的找到契合自己需求的另一半,因此受到了年輕消費群體的歡迎。但是線上模式對于體驗性要求較高的婚戀市場而言存在天生劣勢,針對信息不真實問題相關平臺需要針對信息真實性下足功夫改進。

[ 原創(chuàng)聲明:本文為結婚產業(yè)觀察轉載;來源:華經情報網;責編:風曉標;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結婚產業(yè)觀察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關注微信公眾號:結婚產業(yè)觀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貨互動精彩多

服務熱線

15951931910

微信服務號